首页 > 公元文摘 > 房产文章 > 文章详情

“租购同权”打开了舆论的“话匣子”


工人日报/20170724


    “租房的都笑了!”上周,广州市政府发布《广州市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工作方案》,从商改租、入学、税收、水电等多个方面对住房租赁进行扶持。其中,“赋予符合条件的承租人子女享有就近入学等公共服务权益,保障租购同权”等政策措施,直击楼市与教育两大社会敏感神经,引发了社会热议。

    据了解,这是一线城市首次以政府文件形式提出保障“租购同权”。不少媒体在解读与评论中,称之为中国住房租赁史上可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条措施。有专家表示,《方案》列举了很多保障租赁人权益的内容,解决了以前租赁不具备的权益问题,这意味着政策会积极引导,将租房作为未来重要的居住方式。

    然而,“租房的笑得太早了”,质疑的声音很快出现。有媒体报道,租房人子女可就近入学的政策,此前已在上海、天津、深圳、石家庄、长沙等多地实行。有专家指出,广州发布的《方案》只是在现有条件和背景下,对政策的重申或强化,实质性的增量影响不大。

    此外,梳理《方案》可以发现,“具有本市户籍的适龄儿童少年”“人才绿卡持有人子女等政策性照顾借读生”“符合市及所在区积分入学安排学位条件的来穗人员随迁子女”……租房人子女想要“符合条件”,并不容易。有专家表示,“租购同权”政策力度偏小、门槛太高,真正能享受到的人极少。

    还有观点认为,“租购同权”来得“太早”。“各类资源并没有准备好,早产的‘租购同权’徒增竞争人数,最后的结果只会是有产者恒有,无产者头破血流。”广州的媒体评论认为,在优良教育资源紧张的情况下,《方案》提出的“租购同权”只是改变了“蛋糕的分配方式”,“蛋糕”本身并没有做大。

    “租购同权”最终会给租房人带来怎样的变化尚不可知,但“租购同权”概念的提出,打开了舆论的“话匣子”,这或许是广州租房新政的最大收获。

    教育与房地产,两个不同的社会子系统通过“租购同权”产生的“化学反应”,清晰地追溯和展现了一套房子背后承载的各类隐形属性:房子不仅是用来住的,还可以用来上学、用来养老、用来享受一切有产者才能享受的市民权益。

    这套有别于货币、土地、人口的特殊逻辑和规则,回答了许多经济规律不能回答的难题,回答了为什么一些政策总是“看上去很美”,同时也为解决“居不易”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。

    “政策属性是房产的加持,目前广州的政策,是在解决房子的政策属性问题。”有业内人士认为,解决了房子的居住属性和政策属性,再打压金融属性,这可能就是未来政府解决一线城市居住问题的一揽子方案。

    今年以来,类似的方案不断出台,“租房时代”到来的信号不强化:两个月前我国首个住房租赁法规征求意见稿公布,7月初上海出售两块居住用地要求“只租不售”,上周九部委联合出台“租房新政”……

    在这一系列动作中,保障租房人的权益屡屡成为政策关键词。从房地产市场“租购并举”方案的提出,到广州喊出“租购同权”的口号,我们正一步步接近问题的核心。

    但应该看到,房产与各项隐形权益的捆绑,往往是政策与市场经历了漫长的博弈后达成的妥协。今天,想要将这些权益从房产中剥离出来,政策需要定力,公众也需要耐心。


阅读: 9343 次     2017-7-24 16:21:00